“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二讲举行 李君如讲述我们共同的追求与坚守

2014-07-01

6月24日,由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二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作了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坚守”的演讲。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光明网总裁陆先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张军等出席讲坛。光明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宣部宣教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来自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和现场交流。

f04da22dd51e151394e71a

从天山上筑路英雄陈俊贵的故事出发,李君如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为线,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来源和现实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生于心、外显于形的大善之德,不是死记硬背出来的内容。”李君如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了解24字价值观是怎么形成的,从而在历史的深入理解和领悟过程中将其牢记于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做人做事、处世待人的“一定之规”。

李君如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变革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历史性大反思和时代性大变动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走向的深刻反映,也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目标,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公民个人不仅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还要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奋斗,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间是有机联系的。

“下大力气培育和弘扬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光说不练、只说不做,一定要在践行中培育和弘扬。我们古人历来重视道德教化,而这种教化不是单纯地‘教’,还要在‘践行’中化为内心的自我规范。”李君如建议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相关行为准则的讨论和征集活动,以求取得实效。

“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坚守!”李君如强调,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来对待。

针对现场学生提出的“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方式”“如何看待价值观多元化发展”“‘普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异同”等问题,李君如一一作了解答,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于言传身教,并鼓励当代大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把个人的选择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变化的是世界、是生活,不变的是信念,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传承,关键在于强大的心力、意志、精神。要通过了解古代中国、近代中国、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中国,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据了解,“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光明网承办。此项活动还将在全国陆续开展系列演讲,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线上线下互动等形式,掀起全社会讨论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相关链接:

[光明网]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专题

[CCTV新闻频道]“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在北航开讲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在人民大学首讲 实现“中国梦”需要文化根基与价值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