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在习近平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一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学理论、走基层、长才干”师生座谈会。2013年“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出征仪式同时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陈雨露、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出席座谈会。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教务处、招生就业处、产业管理处、校团委、校友工作办公室、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馆、校史馆等部门负责人,校友代表、“红船领航”计划师生代表、“千人百村”社会调研项目师生代表参加座谈。
2012年6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调研,考察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和学校事业发展,亲切看望学校师生员工并发表重要讲话,给广大师生极大的鼓舞,给学校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力量。
靳诺书记就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考察人民大学讲话精神作了书面发言。她表示,习近平同志的讲话饱含着党和国家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关怀和厚望,充满着对高校工作的真挚情感,寄托着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对学校做好各项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靳诺书记就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要把握“大方向”。在人才培养的大格局中,真正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做好。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当前,要深入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把个人梦、青春梦与中国梦统一起来,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二是要打牢“基本功”。在研究、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时代紧密相关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可以依靠、值得信赖的一流智库,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作出新的贡献。
三是要占领“制高点”。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走在全国高校前列,着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实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靳诺书记要求全校以纪念习近平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一周年为契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继承和发扬学校光荣的历史传统,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方面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进一步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国家,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实现人大梦,共铸青春梦!
陈雨露校长深情回顾了习近平同志在学校考察的情景。他表示,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中,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传统、办学方向、办学成就以及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引领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学校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厚重的优秀建设人才提出了殷切期望,这是对学校全体师生巨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
陈雨露校长指出,一年来,全校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回归大学本位”落实到日常工作中,部署实施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性提升、大学形象建设、校园建设等“十年腾飞”规划五大战略,学校建设发展欣欣向荣,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广泛地凝聚了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集体力量。
陈雨露校长表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将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发扬传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面对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将立足全球视野,把学科优势与民族复兴战略紧密结合,大力培养适应伟大时代需求的厚重人才,为国家崛起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基层的经历和实践是人生的宝贵财富。”1982级校友徐南雄、任锦芳在会上满怀深情地回顾了29年前与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县座谈的情景和感想。他们说,习近平同志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讲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做好基层工作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深受教育和启发,这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也成为了他们人生新的转折点。
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郭海鹰回顾了1989年暑期返乡采访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以及1990年暑期协调促成北京大学社会实践团赴闽,与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座谈的情况。他表示,与习近平同志座谈交流是他一生中“最丰富的一堂课”,“多磨练、多学习”的教诲使他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直铭记在心。
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回顾了习近平同志考察《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的情况。他表示,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时的讲话对于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年来,学院、学校携手全国高校,为加强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促进学生研读理解理论经典,在多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教师成长,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落实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本科生张冬冬回顾了习近平同志观摩“红船领航”新生党员马克思主义经典研习会的情景,汇报了自己由首届“红船领航”计划学员成长为第二届“红船领航”计划辅导员的历程。他谈道,习近平同志与大学生交流时的讲话,肯定了研习经典的做法,让大家更有信心和热情学好和用好马克思主义,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用。“红船领航”计划切实提升了学员的党性修养,坚定了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这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经典的思想锋芒,体会到研习经典的乐趣,认识到怎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第二届“红船领航”计划学员、历史学院2012级本科新生党员赵雅琦在发言中说。她谈到,随“红船领航”延安实践团赴梁家河村考察,使自己进一步领会到应当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统一,在基层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
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唐杰代表“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指导教师,汇报了指导“千人百村”小组的体悟。他说,通过社会调研活动,师生们在“接地气”中进一步了解了真实的中国乡村。当前,学校启动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作为一名教师,将不断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方式,为实践教学改革建言献策。
国际关系学院2010级本科生郭小楠说,参与“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是一次“触动心灵之旅”,不仅帮助自己立体认识了基层农村,掌握了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更让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得到了升华。
会上,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郭海鹰向学校捐赠习近平同志亲笔批阅的手写稿《习近平与北大人交心谈往》,以及自己在校主编的刊登当年在闽采访活动的校园刊物《闽东大学生报》和《福建大学生报》。陈雨露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
相关链接: